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市住建局实施“四大创新工程” 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日期: 2025-03-27
  • 来源:
  • 访问量:1

为认真落实全市改革创新暨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精神,市住建局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实施“四大创新工程”,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实施“项目审批提速”工程,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深化工程建设简易竣备,在工业项目实施简易竣工验收备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范围,对房建类、线性工程类项目试行简易竣工验收备案;进一步推动配套工程验收备案事项和市政公用服务报装事项承诺备案制,精简竣工验收备案条件,提升竣工验收备案效率。推进城市道路挖掘“一件事”改革,将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审批,砍伐城市树木、迁移古树名木审批,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审批,改变绿化规划、绿化用地的使用性质审批,涉路施工交通安全审查合并为一件事审批,实现项目开工“一件事一次办”。推行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改革,在现有施工许可并联审批工作的基础上,推动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改革,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办理、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和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临时)等办理手续集成办理,强化数据互换,推动数据共享,落实标准统一,实现项目开工“一件事一次办”。

二是实施“民生保障升级”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推进集中供热试点建设,全面落实中心城区供热“一张网”规划,优化集中供热整体布局,构建合理、高效、节能、环保的集中供热新架构,逐步形成“多源一网、厂网分离”的供热模式;出台供热支撑政策,做好工业用热与民用用热一体推进。推进现代宜居农房建设,建立健全农房安全常态化管理机制,扎实开展8.9万户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加快推进低收入群体年度危房改造任务,确保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针对已采取“管控措施”消险解危的95栋危房,逐一制定整治方案,分批采取“工程措施”消险解危;深入开展“万师下乡、万村和美”活动,结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进一步提高农房质量和品质。构建城镇污水处理收集体系,完善污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收污水”和“挤外水”两手抓,开展管网建设、改造,推进洋河污水处理厂、祥和污水处理厂等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规模3.5万吨/日,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效能。

三是实施“智慧建设管理”工程,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智能建造新模式,从智能建造应用场景拓展、数字化建造应用全过程推动、智能工程设备研发应用、开展分类培育试点示范、智慧工地建设应用、装配式和智能化生产线打造、人才队伍培育和建设等方面集成协同发力,推动全市智能建造模式应用与发展。开展预拌混凝土企业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预拌混凝土企业原材料进场、试验过程、生产等环节,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系统推进市政消火栓专项整治,以确保市政消火栓正常使用为目标,全面排查市政消火栓运行情况,推动问题整改,切实解决消火栓缺失、老化、破损、无水、被圈占等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工程,促进可持续发展。围绕海绵城市建设常态长效推进总体目标,强化规划引领,规范方案和施工图审查、优化管控流程、打造典型示范,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海绵城市建设转入新阶段、迈上新台阶。对绿地养护碳足迹开展全年跟踪记录,总结低碳养护工作优化策略,编制公园低碳养护指南,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探索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采用“固定+移动”园林垃圾处理设备,公园设置固定式园林废弃物粉碎发酵箱,将垃圾粉碎、高温杀菌后作为绿地覆盖物,实现“垃圾不出园”;道路片区使用移动式树木削皮粉碎车,集修剪、粉碎、运输三位一体,确保“垃圾不落地”。实施古黄河岸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境修复工程,开展古黄河公园生物多样性现状专业评估,记录古黄河公园鸟类多样性观测,组织生物多样性科普宣教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