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管理及发展

宿迁市城市绿地病虫害防治月历(8月)

  • 发布日期: 2025-08-05
  • 来源:
  • 访问量:1


八月份高温持续不断,高温高湿天气使得害虫繁殖周期缩短,虫口密度大,成虫、若虫皆有发生。在做好苗木抗旱浇水、防台排涝的同时,继续加强病虫害的防控。




一、植物虫害及防治措施



重阳木锦斑蛾:根据生物学特性、往年发生规律,目前重阳木锦斑蛾正处于低龄幼虫期,是最佳防治时期。该虫一年发生4~5代,多数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幼虫5~10月为害,6~9月是危害盛期,5月中下旬出现第一代幼虫,7月上旬出现第二代幼虫,8月下旬出现第三代幼虫,10月下旬陆续见蛾,幼虫主要取食重阳木叶片,低龄时啃食叶肉,留下表皮,高龄幼虫可将叶片全部吃光,仅留叶柄和叶脉,严重时造成树木衰弱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

1.秋冬季节清理落叶、杂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蛹;人工摘除卵块和群集的幼虫,减少虫源。

2.幼虫孵化高峰期至低龄期,喷施2.5%高效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甲维盐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间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红蜘蛛:经现场监测,月季、樱花、桃树等植物受红蜘蛛危害严重,需及时做好防治工作。该虫一年发生10余代,以卵越冬,3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旬进入盛发期,7~8月高温干旱会导致红蜘蛛快速繁殖、危害加重,主要危害植物的叶、茎、花等,致使植物受害部位失绿变白,叶片出现黄白色小斑点,植株发生黄叶、卷叶、落叶和死亡等情况。主要危害月季、樱花、紫叶李、桃树等植物。

防治措施:

1.加强养护管理,合理灌溉,增加空气湿度。

2.释放捕食螨、草蛉等天敌。

3.喷施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73%炔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重点喷叶背,间隔5~7天,喷2~3次。




绒蚧:1年发生2代,成虫、若虫均为紫红色。4月上旬越冬若虫活动危害,第1代若虫6月上旬~7月中旬,第2代若虫8月上旬~9月下旬。若虫危害枝干、嫩梢和叶片,同时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致叶片早落、树势衰弱。

防治措施:

1.紫薇、石榴等发芽前,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若虫。

2.及时刮除枝条上的蚧虫。

3.若虫孵化期(蜡质未形成前)是防治关键期,喷施40%噻嗪酮乳油1500倍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倍液;对蜡质较厚的成虫,可在药剂中加入少量洗衣粉增强附着力,间隔10~15天喷1次,连续2~3次。

二、植物病害及防治措施




黄杨枝枯病:由真菌(如拟茎点霉属)引起,病原菌在病枝、病叶上越冬,翌年春季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气孔侵入。高温高湿(温度25-30℃,相对湿度80%以上)、植株生长衰弱(如土壤贫瘠、修剪过度)时易发病,6-8月为发病高峰期。初期枝条顶端或中部出现水渍状褐色小点,逐渐扩展为长条形病斑,病斑中心灰褐色,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叶片受侵染后先变黄,后枯萎,与枝条粘连不脱落,严重时整枝枯死。主要危害黄杨枝条和叶片,导致枝条枯死,破坏植株造型,若病害蔓延至主干,可引起整株死亡,尤其对球类造型黄杨影响较大。

防治措施:

1.加强养护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及时修剪病枝(修剪至健康部位以下5厘米),集中烧毁,修剪工具用75%酒精消毒。

2.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间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对重病株,可结合灌根(药剂浓度加倍),提高防治效果。



黄杨茎腐病:(多与枝枯病合并发生)由真菌(如镰刀菌、菜豆壳球孢等)引起,病原菌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从伤口或直接侵入茎基部。高温高湿、土壤板结、排水不良时发病重,幼苗期(1~2年生苗)最易感病,成年植株发病较少。主要危害一二年生枝条,初期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逐渐扩大,皮层软化腐烂,按压有汁液渗出,后期病部失水干缩,皮层开裂,露出木质部,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病原菌分生孢子器)。植株发病后叶片发黄下垂,最终整株倒伏死亡。

防治措施:

1.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

2.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使用福尔马林、多菌灵等杀菌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对健康植株,喷淋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恶霉灵水剂8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重点喷洒茎基部及周围土壤,间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




香樟黄化病:属于生理性病害,主要因土壤缺铁或碱性过强导致铁元素吸收障碍,叶绿素合成受阻。此外,土壤板结、根系缺氧、地下水位高(导致根系腐烂)、移植时伤根过多等也会诱发黄化病。在石灰性土壤或建筑垃圾较多的地块种植香樟,易发生黄化病。初期新叶先发黄,叶脉仍为绿色,呈黄绿相间的网状;随着病情加重,叶片全部变黄,甚至发白,叶尖和叶缘焦枯,叶片变薄易脱落;新梢生长缓慢,枝条细弱,严重时枝条枯死,整株树势衰弱,开花结果少或不结果。长期黄化会导致树木死亡。

防治措施:

1.改良土壤,可掺入硫磺粉或腐叶土、泥炭土;结合施肥进行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防止板结。

2.叶面喷施0.5%硫酸亚铁等酸性溶液进行叶面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续3~4次,可快速缓解症状,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可与有机肥混合施用。




草坪镰刀菌枯萎病:高温高湿环境易发病,夏季多雨或灌溉过多时发病重。土壤板结、排水不良,或土壤肥力不足、草坪生长衰弱时,易受病原菌侵染。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变为黄褐色或褐色,病斑上有时可见白色或粉色的菌丝体。病原菌可侵染草坪草的根部,导致根系腐烂,吸收能力下降,草坪草生长衰弱,甚至整株死亡。病害发展迅速,可导致草坪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或黄色斑块,严重时斑块相互连接,形成大面积斑秃,影响草坪的观赏性和使用功能。

防治措施:

1.合理修剪,避免过低修剪,保持草坪一定的高度,增强其抗病能力。

2.科学施肥,避免氮肥过多,增施磷、钾肥,提高草坪草的抗病性。

3.改善土壤排水条件,避免土壤积水,定期松土,促进根系生长。

4.在病害发生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间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