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海绵城市专栏

创新审查模式引领全市联动  宿迁海绵城市建设提质提速

  • 发布日期: 2025-08-21
  • 来源:
  • 访问量:1


为全面提升海绵城市建设质量与效率,宿迁市住建局率先发力,创新推行海绵项目联审联验机制,以多专业协同审查打破传统壁垒,带动各区住建部门积极响应,形成全市上下联动推进的良好态势,为城市生态韧性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市级统筹搭框架,区县联动见实效。市住建局立足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明确排水、市政、园林、海绵等专业协同审查制度,推动评审流程从 “串联评审” 向 “并联协同” 转变。各区住建部门迅速行动,结合区域实际细化落实机制 —— 宿豫区在学府壹号院项目附属工程施工图评审中,组织多领域专家集中评审,围绕植物配置与雨水吸纳、管网布局与海绵设施匹配等关键环节深入研讨,确保“渗、滞、蓄、净、用、排”理念深度融入设计;经开区在兰溪樾居小区项目审查中,通过联审提前规避了透水铺装与地下管网的冲突问题,为项目节省近20天前期准备时间。

典型项目作示范,机制创新显成效。在市级机制引领下,全市一批海绵项目通过联审联验加速落地。经开区兰溪樾居项目通过多专业联审,优化了景观绿地的雨水调蓄设计,预计每年可节约绿化浇灌用水量1.3万吨;宿豫区江山映项目通过多专业联审,统筹传统排水与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排水模式,系统设计,减少雨水箅子设计53处,雨水支管137米,节约工程投资约35万元。据统计,自联审机制推行以来,全市海绵项目平均审查周期缩短 60%,设计方案一次性通过率提升,有效避免了因专业衔接不畅导致的返工问题,为项目建设节约了成本。

协同发力促升级,城市韧性再提升。今年全市已通过联审推动10余个海绵项目落地,建成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300余处,新增雨水年调蓄能力15万立方米,海绵城市新增达标面积1.7平方公里,海绵城市总达标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比例达56%。从市级统筹到区县实践,从机制创新到项目落地,宿迁市住建局以联审联验为抓手,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提升”,为打造宜居、韧性、绿色城市样板提供了坚实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